DB21T 2273-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

ID

8D106505FCF749E292C5CF5BC2FE049D

文件大小(MB)

0.17

页数:

15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6-12-8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13.080,Z05 DB21,辽宁省地方标准,DB 21/T 2273—2014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,Compiling guideline for 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,2014 -04 - 02 发布2014 - 06 - 02 实施,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,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发 布,DB21/ T 2273—2014,I,目次,前言 II,1 范围.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术语和定义. 1,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原则 2,5 要求. 2,6 资料收集与环境调查.. 4,7 生态风险与修复目标.. 4,8 技术要求及目标可实现性分析 4,9 制定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5,10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报告编制 6,附录 A(资料性附录)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及特点分析. 7,附录 B(规范性附录)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报告编制大纲.. 9,DB21/T 2273—2014,II,前言,起草规则依据GB/T 1.1-2009,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、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巩宗强、李晓军、李锐、张巍、徐本良、王蕊、李国军、高奇星、褚阔、何,爱玲、聂佳妍,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解释,DB21/ T 2273—2014,1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,1 范围,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生态因子调控、发挥生物净化功能并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,编制,不适用于为二次开发而进行的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修复,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微生物污染土,壤修复,本标准包括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中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、程序和技术要求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HJ/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,HJ/T 415-2008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,HJ 588-2010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,HJ 624-2011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,HJ/T 651-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土壤污染soil contamination,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,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,导致土壤性状变化,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,3.2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,综合应用生物修复(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、植物修复及二者联合修复)和生态因子调控(如土壤水分、,土壤养分、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)等措施,使土壤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保持稳定,维持土壤生态功能,一般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,3.3,污染土壤修复标准standard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,为恢复土壤的特定用途,对土壤中相关污染物或者化学品设立的数值上的限值,DB21/T 2273—2014,2,3.4,修复可行性remediation feasibility,从技术、条件、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可供选择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价,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原则,4.1 技术性原则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应考虑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的可持续性,以生态因子调控、发挥土壤自净功,能、生物修复、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等特点为基础,合理选择修复技术,具有可行性,4.2 安全性原则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实施应注意施工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避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,5 要求,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按照图1的工作程序进行,DB21/ T 2273—2014,3,图1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,DB21/T 2273—2014,4,6 资料收集与环境调查,6.1 资料收集,收集关于污染土壤的所有信息资料,包括当前信息和历史信息资料,用这些信息资料评估存在的污,染物类型、地点及有效性,为制定现场监测方案提供帮助,6.2 现场查勘与调研,资料收集之后进行现场查勘,确定需要开展现场查勘的区域;开展调研证实或增加资料收集和现场,查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,调研时询问的问题应该与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活动和事件有关,6.3 采样分析,设计采样方案,确定田间样点筛选方法,确定详细的采样和分析位点;通过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物赋,存状态,了解污染物的属性(例如位置、数量和迁移方式),掌握更多有关污染土壤的信息(例如土壤类,型、地下水流、暴露途径),采样应符合《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(HJ/T 166)》;取样和测量方法由污,染物类型及浓度、样本介质、预算和工作范围等因素决定,6.4 调查总结,根据资料收集与环境调查结果总结污染土地特征信息,主要包括污染土地位置、面积、地形、周边,生态环境状况、植被覆盖特征、土地边界条件和土地利用规划等;总结土壤特征信息,主要包括土壤类,型、质地、酸碱度、有机质含量、土壤层深度和异质性等;总结关注污染物的特征信息,包括污染物种,类、浓度水平、空间分布、存在形态及在土壤胶体、孔隙水、气相中的分布、理化性质,以及影响污染,物迁移转化的土壤特征信息,7 生态风险与修复目标,7.1 生态风险,以文字/图表等方式描述污染物来源、暴露途径及受体,确定关注污染物及浓度水平和影响的介质,应根据土地使用类型和暴露情景确定风险可接受水平,7.……

……